初至西湖记
袁宏道〔明代〕
从武林门而西,望保叔塔突兀入崖中,则已心飞湖上也。午刻入昭庆,茶毕,即棹小舟入湖。山纹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;才一举头,已不觉目酣神醉,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,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。余游西湖始此,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。
晚同子公渡净寺,觅阿宾旧住僧房。取道由六桥、岳坟、石径塘而归。草草领略,未及遍赏。次早得陶石篑帖子,至十九日,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,湖山好友,一时凑集矣。
译文
译文
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,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,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。午时进入昭庆寺,喝完茶,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。(只见得)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,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容颜,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,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,刚一抬头,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,如醉如痴了。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(眼前美景),却终不可得,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。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,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。
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,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
创作背景
袁宏道在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春被准解去吴县县令之后,乃畅游惠山、西湖、五泄、天目、黄山等东南山水名胜,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,创作了不少游记美文。其中描述杭州西湖山水风光及泛舟湖上的散文有十六篇之多,此文为第一篇,概写第一次游览的总体印象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孟东生选注;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编·西湖游船文选注·杭州:杭州出版社,2018年1月
赏析
杭州之美,美在西湖山水;西湖之美,又美在西湖畔星罗棋布的景点,诸如南北高峰、灵隐寺、孤山、岳坟、九溪十八涧、湖心亭、龙井等皆是。这一篇《初至西湖记》是袁宏道乍见西湖美景后作的。他生长在湖北,荆楚山水与江南山水风格有别,而西湖则宛如江南山水顾盼流辉的眼睛,自然使作者心醉目迷。武林门在西湖之东,从武林门出,西行不久,便可望见兀立于葛岭之上的保俶塔,转过葛岭便是西湖,而袁宏道的心早已飞越葛岭、来到湖上。他对即将见到心仪已久的西湖有期待、也怕失落。存有这样的情感,袁宏道反而不急着去游西湖了,他们先在昭庆寺喝了一会茶,然后才坐小船游湖。
西湖美景名不虚传。但见近湖的山色如美丽的
简析
此文先写作者望保叔塔而“心飞湖上”,溢出惊喜之情;游湖时“不觉目酣神醉”,更是把自己的身心融入湖光山色之中,进入了“物我合一”的境界;再以曹植惊遇洛神作譬,把西湖看作美人,流露一片爱意。全文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,行文洒脱清新、流转自如,把一名初游者为西湖之美所伏的心理过程很有层次地展现出来。
袁宏道
袁宏道(1568~1610)明代文学家,字中郎,又字无学,号石公,又号六休。汉族,荆州公安(今属湖北公安)人。宏道在文学上反对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的风气,提出“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”的性灵说。与其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并有才名,合称“公安三袁”。 1667篇诗文 253条名句
秋暮书怀
谢榛〔明代〕
木落风高万壑哀,山川纵目一登台。
夕阳满地渔樵散,秋水连天鸿雁来。
白发无情淹岁月,黄花有意照樽罍。
西园公子虚陈迹,词客于今说爱才。
解缙敏对
《古今笑史》〔明代〕
解缙尝从游内苑。上登桥,问缙:“当作何语?”对曰:“此谓一步高一步。”上大说。及下桥,又问之。对曰:“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。”上大说。一日,上谓缙曰:“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?可作一诗。”缙方吟曰:“君王昨夜降金龙。”上遽曰:“是女儿。”即应曰:“化作嫦娥下九重。”上曰:“已死矣。”又曰:“料是世间留不住。”上曰:“已投之水矣。”又曰:“翻身跳入水晶宫。”上本欲诡言以困之。既得诗,深叹其敏。
悯黎咏
钱嶫〔明代〕
叶落当归根,云沉久必起。
黎人多良田,征歛苦倍蓰。
诛求尽余粒,尚豢犊与豕。
昨当租吏来,宰割充盘几。
吏怒反索金,黎民那有此。
泣向逻者借,刻箭以为誓。
贷一每输百,朘削痛入髓。
生当剥肌肉,死则长已矣。
薄诉吏转嗔,锁缚不复视。
黎儿愤勇决,挺身负戈矢。
枪急千人奔,犯顺非得已。
赫赫王章存,令人弃如纸。
朔风戒良节,赫赫张皇师。
军门号令严,震肃将天威。
壮士快鞍马,锋镞如星飞。
一举破贼垒,刀斧纷纭挥。
剖尸越邱阜,踏血腥川坻。
白日暗西岭,瘴气昏余晖。
翅鼠堕我前,饥鸟逐人归。
征夫怀惨忧,涕泗沾我衣。
黎人本同性,云何发祸机?
神武贵勿杀,不在斩获为。
息火当息薪,弭兵当弭饥。
谁生此厉阶,哲士知其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