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越台怀古

萨都剌 萨都剌〔元代〕

越王故国四围山,云气犹屯虎豹关。
铜兽暗随秋露泣,海鸦多背夕阳还。
一时人物风尘外,千古英雄草莽间。
日暮鹧鸪啼更急,荒台丛竹雨斑斑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越王古都四周环绕群山,祥云缭绕龙盘虎踞的雄关。
铜兽暗自随着秋露哭泣,海鸦背着夕阳返还。
一时人物风尘仆仆奔波在外,千古英雄埋没在草莽间。
日暮鹧鸪越叫越急,荒台丛竹的露水像泪滴斑斑。

注释
越台:指越王山,是闽越王无诸旧都的遗址,在福州市北隅,东连冶山,形如屏风,又名屏山,亦称平山。无诸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。越国被楚国并吞后,直到战国后期,诸越又纷起割据。无诸拥有闽中(相当今福建省之地),自立为闽越王。秦改为郡。汉兴,刘邦又立无诸为闽越王,置都东冶(今福建福州东北)。
故国:指闽越旧都。
虎豹关: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本诗一名《台山怀古》,作于至元二年(1336)前后,当时诗人在福建任闽海廉访司知事。他登临越王山,看到山水形胜,以及帝王废都,怀古幽思油然而生,作下了此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廖菊楝编著.萨都剌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6.10:93-96

赏析

  诗的首联两句写出了越王山的地理特征,这里曾经被认为是建都的风水宝地,曾经有雄伟的军事关隘,如今山势仍然雄伟,云蒸霞蔚,依旧有旧时的都城气象。这段历史使眼前的自然景色更增添了几分凝重和沧桑。

  颔联用了“铜兽”的典故。铜兽是王族宫殿才能使用的装饰,而这原来高阶层地位的象征,现在倾颓在荒山野草间,令人顿起“黍离”之思。铜兽暗泣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,其实铜兽没有什么悲喜之情,真正为朝代更替、万物沧桑而心生感慨的,分明是诗人自己。“海鸦”一句,化用唐温庭筠的“蝶翎朝粉尽,鸦背夕阳多”(《春日野行》),但在意境上,比温诗更为苍凉大气。

  颈联中,诗人感叹曾名盛一时的大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越台怀古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描绘了越王山地势险要,云雾缭绕之景;颔联感慨时过境迁,不复昔日繁华;颈联则承接上联,引发对闽越王的悼念;尾联以暮雨中越台的凄楚景象收束全篇。全诗善于暗用典故和点化前人辞句,豪迈而感慨,雄浑而苍凉,景物鲜明,寄托遥深,都在感叹着历史的沧桑、世事的变化、现实的迷茫,由眼前之景引发无尽的抚今追昔之意。

萨都剌

萨都剌
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雁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774篇诗文  56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蟾宫曲·赠名姬玉莲

徐再思 徐再思〔元代〕

荆山一片玲珑。分付冯夷,捧出波中。白羽香寒,琼衣露重,粉面冰融。知造化私加密宠,为风流洗尽娇红。月对芙蓉,人在帘栊。太华朝云,太液秋风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小桃红·绍兴于侯索赋

乔吉 乔吉〔元代〕

昼长无事簿书闲,未午衙先散。一郡居民二十万。报平安,秋粮夏税咄嗟儿办。执花纹象简,凭琴堂书案,日日看青山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送何太虚北游序

吴澄 吴澄〔元代〕

  士可以游乎?“不出户,知天下”,何以游为哉!士可以不游乎?男子生而射六矢,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,而何可以不游也?

  夫子,上智也,适周而问礼,在齐而闻韶,自卫复归于鲁,而后雅、颂各得其所也。夫子而不周、不齐、不卫也,则犹有未问之礼,未闻之韶,未得所之雅、颂也。上智且然,而况其下者乎?士何可以不游也!

 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,非欤?曰:彼老氏意也。老氏之学,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。人之一身一心,天地万物咸备,彼谓吾求之一身一心有余也,而无事乎他求也,是固老氏之学也。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。圣人生而知也,然其所知者,降衷秉彝之善而已。若夫山川风土、民情世故、名物度数、前言往行,非博其闻见于外,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。故寡闻寡见,不免孤陋之讥。取友者,一乡未足,而之一国;一国未足,而之天下;犹以天下为未足,而尚友古之人焉。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。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?

  而后之游者,或异乎是。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,奔趋乎爵禄之府,伺候乎权势之门,摇尾而乞怜,胁肩而取媚,以侥幸于寸进。及其既得之,而游于四方也,岂有意于行吾志哉!岂有意于称吾职哉!苟可以夺攘其人,盈厌吾欲,囊橐既充,则阳阳而去尔。是故昔之游者为道,后之游者为利。游则同,而所以游者不同。

 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,恶得无言乎哉!太虚以颖敏之资,刻厉之学,善书工诗,缀文研经,修于己,不求知于人,三十余年矣。口未尝谈爵禄,目未尝覩权势,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,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。世之士,操笔仅记姓名,则曰:“吾能书!”属辞稍协声韵,则曰:“吾能诗!”言语布置,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,则曰:“吾能文!”阖门称雄,矜己自大,醯甕之鸡,坎井之蛙,盖不知甕外之天、井外之海为何如,挟其所已能,自谓足以终吾身、没吾世而无憾。夫如是又焉用游!太虚肯如是哉?书必钟、王,诗必陶、韦,文不柳、韩、班、马不止也。且方窥闯圣人之经,如天如海,而莫可涯,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?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。

  是行也,交从日以广,历涉日以熟,识日长而志日起。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,必知士之为士,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。闻见将愈多而愈寡,愈有余而愈不足,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于我者,真可以不出户而知。是知也,非老氏之知也。如是而游,光前绝后之游矣,余将于是乎观。

  澄所逮事之祖母,太虚之从祖姑也。故谓余为兄,余谓之为弟云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