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西河·和王潜斋韵

曹豳 曹豳〔宋代〕

今日事。何人弄得如此。漫漫白骨蔽川原,恨何日已。关河万里寂无烟,月明空照芦苇。
谩哀痛,无及矣。无情莫问江水。西风落日惨新亭,几人坠泪。战和何者是良筹,扶危但看天意。
只今寂寞薮泽里。岂无人、高卧闾里。试问安危谁寄。定相将、有诏催公起。须信前书言犹未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是谁将国事弄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?漫山遍野都是白骨,遮蔽了河川原野。对误国者的愤恨,何日能终结。如今是,万里江山一片荒凉,都无炊烟,只有明月空照着丛生的野草。
空自悲伤已无济于事了。别再向无情的江水询问答案。在西风劲吹夕阳西下的时刻,有多少人会在新亭悲伤落泪呢。是战是和犹豫不决,不知什么是上策,要扶持国家度过危难,只能看天意如何了。
在如今的那些荒野偏僻之地,难道没有贤才在家中高枕而卧,隐居不出?试问国家的安危又能寄托在谁身上?不久一定会有皇帝的诏书,催您出山为国效力,您相信我在过去书信中说过的话了吧!

注释
西河:词牌名。三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南宋词人王埜,曾负责长江的防务。宋理宗宝祐二年(1254),王埜在枢密院主管过全国军事,可不久就被弹劾罢职,闲居家中。当他看到蒙古军多次南侵,南宋朝廷危在旦夕,而新任宰相贾似道不仅不能坚决抵抗,反而屈辱求和,王埜对此深为感叹,可自己又无能为力,遂将这一腔心事,写在《西河·天下事》中。与王埜同时词人曹豳,是王埜的好友,他在读了王埜写的《西河》之后,深为感动,遂用王词的原韵和作了这首《西河》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曙.宋词的故事.南昌.二十一世纪出版社.2014.255-257

简析

  《西河·和王潜斋韵》的前段写南宋腐朽的统治阶级造成的山河破碎、生灵涂炭的景象,中段鞭挞了南宋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,昏庸误国,后段写爱国志士的遭馋被黜,和作者对友人王洞的希冀。这首词写得极具功力,与原词声气相应,珠联璧合,语意俱到,融理入情,章法迥然,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。

赏析

  写唱和之作,难度很大,因其既要步其原韵,严守原词的格律;又要在内容上与原词相呼应,束缚较多。但这首词,写得极具功力,与原词声气相应,珠联璧合,而且在内容上又较原词有发展,真是语意俱到,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。

  词前段描绘了山河破碎、生灵涂炭的凄凉景象。而这完全是南宋腐朽的统治阶级造成的。词以一句饱含极度愤慨的话语开篇:“今日事,何人弄得如此!”这里的“今日事”,深刻总结了从北宋覆灭直至词人创作此词的漫长岁月里,所经历的无数历史变故与深重的国仇家恨,涵盖了靖康之变的耻辱、绍兴和约的屈辱,以及朝廷内部奸臣当道的种种乱象。这首词的开头和王词开头“天下事,问天怎忍如此”相比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曹豳

曹豳

曹豳(bīn)(1170-1249)字西士,号东亩,一作东猷,温州瑞安(今属浙江 )人。嘉泰二年(1202)进士。授安吉州教授,调重庆府司法参军,改知建昌。绍定六年(1233 ),擢秘书丞 ,兼仓部郎官。端平元年(1234 ),除浙西提举常平,移浙东提点刑狱。嘉熙初,召为左司谏。与王万、郭磊卿、徐清叟俱负直声,时号“嘉熙四谏”。嘉熙三年(1239),知福州,以礼部侍郎召,为台臣所沮,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。淳祐九年卒,年八十,谥文恭 。刘克庄为撰神道碑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四四),《宋史》附《曹叔远传》。《全宋词》辑其词二首。 10篇诗文  14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

岳飞 岳飞〔宋代〕
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兵安在?膏锋锷。民安在?填沟壑。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山之高三章

张玉娘 张玉娘〔宋代〕

山之高,月出小。月之小,何皎皎!我有所思在远道,一日不见我心悄悄。

采苦采苦,于山之南。忡忡忧心,其何以堪!

汝心金石坚,我操冰雪洁。拟结百岁盟,忽成一朝別。朝云暮雨心去来,千里相思共明月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五代史伶官传序

欧阳修 欧阳修〔宋代〕

  呜呼!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!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,与其所以失之者,可以知之矣。

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“梁,吾仇也;燕王,吾所立;契丹与吾约为兄弟;而皆背晋以归梁。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!”庄宗受而藏之于庙。其后用兵,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,请其矢,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,及凯旋而纳之。

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,还矢先王,而告以成功,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!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。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《书》曰: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,自然之理也。

  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,莫能与之争;及其衰也,数十伶人困之,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,岂独伶人也哉?作《伶官传》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