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辽东歌
司马懿〔魏晋〕
高祖伐公孙渊。过温。见父老故旧燕饮累日。怅然有感。为歌曰:
天地开辟,日月重光。
遭逢际会,奉辞遐方。(奉辞 一作:毕力)
将扫逋秽,还过故乡。
肃清万里,总齐八荒。
告成归老,待罪舞阳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,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。
陛下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,让我奉命前往辽东镇压叛乱。
本次征讨路上也经过了我的家乡,我定当奉皇命扫除叛乱,拿下辽东。
扫除万里江山的不臣之徒,整顿、治理这八荒之地。
大功告成后我将请辞告老,在舞阳安稳度日。
注释
重光:重新见到光明。
奉辞:奉君主之命。
遐方:远方。此句指奉命讨伐辽东。
逋秽:贬称流寇。
总齐八荒:意为整顿、治理所有的地方。“八荒”,犹言八方。
待罪: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,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
创作背景
司马懿在三国时期是魏国的大将,在与吴、蜀作战时屡立战功。公孙渊起兵反魏,魏明帝又派司马懿领兵讨伐。这样,他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权,为他的子孙代魏建晋奠定了基础。据史籍记载,司马懿为人“内忌而外宽,猜忌多权变”。对于他的为人,曹操曾有所察觉,还告诫过曹丕。但曹丕素来与司马懿交好,后来曹丕以至于其子曹睿皆比较信任司马懿,用他为大将。这也许是由于当时魏国的宿将大部分去世之故。但不管曹丕和曹睿对他采取什么态度,魏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司马懿还颇有疑虑。同时,曹睿在位时,大权基本上还在皇室手中,因此,司马懿当时还不得不采取一定的“韬光养晦”手腕。此诗正表现了司马懿当时的那种心态。
简析
《征辽东歌》是一首四言诗。诗的前两句以宇宙初开、日月重焕光明的宏大景象开篇;三四句说恰逢其时,遇到施展才华的绝佳机会,并全力以赴;五六句说诗人在征伐途中经过故乡;七八句描绘了自己平定四方、统一国土的宏伟目标;末两句说在功成名就之后,自己会选择退隐。这首诗既表明诗人的用世之心和远大志向,同时显示出其“韬光养晦”的智慧。
司马懿
(179—251)三国魏河内温人,字仲达。出身士族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,辟为文学掾,迁黄门侍郎,转主簿。从讨张鲁、孙权。每与大谋,辄有奇策。曹丕为太子时,任太子中庶子,得信重。曹丕即帝位,封河津亭侯,转丞相长史。魏明帝即位,改封舞阳侯,任大将军,镇宛,平孟达之叛,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。齐王曹芳即位,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,迁侍中、持节、都督中外诸军、录尚书事。嘉平元年,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,杀之,为丞相,专擅朝政。死后,子司马师、司马昭相继专权。孙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晋朝,追尊为宣帝。 1篇诗文 6条名句
情诗五首·其三
张华〔魏晋〕
清风动帷帘,晨月照幽房。
佳人处遐远,兰室无容光。
襟怀拥虚景,轻衾覆空床。
居欢惜夜促,在戚怨宵长。
拊枕独啸叹,感慨心内伤。
董永遇仙记·节选
《搜神记》〔魏晋〕
汉董永,千乘人,少偏孤,与父居,肆力田亩,鹿车载自随。父亡,无以葬,乃自卖为奴,以供丧事。主人知其贤,与钱一万,遣之。道逢一妇人,曰:“愿为子妻。”遂与之俱。主人谓永曰:“以钱与君矣。”永曰:“蒙君之惠,父丧收藏。永虽小人,必欲服勤致力,以报厚德。”主曰:“妇人何能?”永曰:“能织。”主曰:“必尔者,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。”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,十日而毕。女出门,谓永曰:“我,天之织女也。缘君至孝,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。”语毕,凌空而去,不知所在。
陈情表
西晋·李密〔魏晋〕
臣密言:臣以险衅,夙遭闵凶。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;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祖母刘愍臣孤弱,躬亲抚养。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,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,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而刘夙婴疾病,常在床蓐,臣侍汤药,未曾废离。(愍 一作:悯;孑立 一作:独立)
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;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。臣以供养无主,辞不赴命。诏书特下,拜臣郎中,寻蒙国恩,除臣洗马。猥以微贱,当侍东宫,非臣陨首所能上报。臣具以表闻,辞不就职。诏书切峻,责臣逋慢;郡县逼迫,催臣上道;州司临门,急于星火。臣欲奉诏奔驰,则刘病日笃,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: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
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,凡在故老,犹蒙矜育,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。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。今臣亡国贱俘,至微至陋,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。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,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母、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
臣密今年四十有四,祖母今年九十有六,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。臣之辛苦,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,皇天后土实所共鉴。愿陛下矜愍愚诚,听臣微志,庶刘侥幸,保卒余年。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,谨拜表以闻。(矜愍 一作:矜悯)